close
撰文/陳紅旭 



南亞大海嘯所造成鋪天蓋地的大浩劫之後,至今已經三年了。除了媒體的關注,猛烈的報導過一陣子,接著大量的損款及食物救濟短暫的湧入後,現在南亞人的日子仍得繼續過,可是與在旁眼睜睜看的我們,好像沒有任何關係了。 

在南亞海嘯中,位於印尼蘇門答臘的亞齊省,因為受創最深而受關注。一片滿目瘡痍中,各救援團體快速的搭起組合屋安置災民。長期的救援團體國際紅十字會的在地救援,目前仍在繼續著。 

去年紅十字會更協力幫助災民在原址上蓋房子重建家園,並希望將協助造屋故事記錄下來。在因緣際會中,紅十字會與相映文化搭上線,希望出版一本關「愛在亞齊」的書,以書為媒介種子,傳遞愛、希望與信心,才是初衷。 相映文化總編輯李茶不諱言的說,一般慈善、公益或國際救助的書,銷售量不多是現實。因著眼有意義,也希望藉參與開拓編輯視野,而願意與紅十字會合作,將紅十字會在亞齊為亞齊人協助造屋的歷程,實況的記錄出版,傳遞一種愛及希望的力量,如此心情早勝過專業的考量,肯定會賠錢,「但這是一種喜悅的付出」。 



李茶說出版社願意花時間做不會賣的書,如此思考是純商業考量,但細想終究讓一個人快樂的本質,不會只是錢。 李茶說,很多人志工都從有能力幫助別人中,得到很大的快樂,真正體會到「施比受更為有福」。像參加協助造屋者都有共識,需捐出一個月的時間及體力,尤其需要充分的愛心與熱情。不少志工們笑說,「到當地沒有水土不分及生病的,不算是到過亞齊」。半數以上的志工都生過病是事實。 

她說,像協助造屋的志工們,用泥濁的水洗澡;因近赤道,天天在38度悶熱的陽光下,早八晚五的工作;住在簡陋沒有冷氣的房子;吃食也異常簡單;還不時要做防蚊大戰,可是大家在亞齊的那段期間卻很快樂,「很開心可以付出,有能力付出愛,是很大的恩賜」。而且「因為不斷的感動,而忘了辛苦和汗水」。同樣的,攝影者及編輯也以志工心情,為有意義而做,不問代價。 



紅十字會及台灣志工到亞齊一個多月的協力造屋,他們都是得不到政府補助的貧困又孤寡的受災戶。重點不單在為他們造了四間木頭屋子,造屋只是播下種子,當亞齊人看到了外人無償的幫忙造屋,「他們會知道災後的自己,不是孤單無助的」,從而「繼續活下去的心靈不再徬徨」。當然也拉近了彼此的了解,透過眼神的交會,肢體動作及行動力的表達,都勝過語言的傳遞。本來亞齊人同其他的印尼人一樣,是排華的,由台灣人釋出善意中,從人道的救援活動中,亞齊人的排華情緒紓解了不少,亞齊人更貼近的感受了台灣人的愛。 

而且在精神上,人情的溫暖,某種程度更甚於食糧帶來的一線生機,「感受到別人的愛而走出絕望的深淵,也就有了活下來的勇氣」。李茶說,像來協助的印裔華人的一位志工,她在海嘯時看到先生及一兒一女被大水捲走而無能為力,協助重建的忙碌讓她忙到無法多想,每天忙到深夜,回家空無一人,總是在浴室中嚎啕大哭,睡醒了,照樣開心的做志工,不如此,日子還是要過,看到大家的無私奉獻,讓她也有了勇氣好好的活下去。 

所以,紅十字會協助造屋不只是計畫,更希望透過認識《愛在亞齊》,思考災難,由災難中學習。李茶表示,也許是上帝撿選了亞齊,沒有災難,沒有人會知道亞齊,看是要摧毀她,其實是灌注了更大量的愛,給了她更強的力量,重新以新的面貌站了起來。 

本文轉載自金石堂《出版情報》 http://www.kingstone.com.tw/usr/publish/publish0707/231_000.asp#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peacepla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